港交所业绩爆表,利润连续三个季度创新高,为何股价涨不动
香港交易所(00388.HK)近日发布了截至2025年9月30日的季度业绩报告,显示其收入及其他收益和溢利再创新高,并且已连续第三个季度创下历季新高。这一业绩的增长主要受到交易业务和首次公开募股(IPO)交易激增的推动,股票及衍生品的交易量均创下2025年的新高。
一、港交所业绩概况
在2025年第三季度,港交所的收入及其他收益达到了77.75亿港元,同比2024年同期上升了45%。其中,主要业务收入同比增长了54%,而公司资金的投资收益净额为2.54亿港元,较2024年第三季度的5.07亿港元有所下降。尽管营运支出上升了8%,但EBITDA利润率却达到了81%,较2024年第三季度上升了7个百分点。股东应占溢利为49.00亿港元,较2024年第三季度上升了56%,超出市场预期的47.1亿港元。
在2025年首三季,港交所的收入及其他收益为218.51亿港元,较2024年首三季上升了37%。主要业务收入较2024年首三季上升41%至204.38亿港元,主要得益于现货市场及股票期权市场成交量的创新高,推动了交易及结算费的增加。公司资金的投资收益净额为12.98亿港元,EBITDA利润率为79%,较2024年首三季上升了5个百分点。

二、交易量创新高的原因
港交所今年首三季度的衍生产品日均成交量达到154万张合约,创下历史新高。同时,期内股票期权的日均成交量与去年全年相比增长了20%。港交所去年11月推出的每周股票期权系列,截至今年9月底,累计成交量已超过2,200万张合约。此外,截至今年9月底,恒生科技指数期货的日均成交量增长了30%,而恒生科技指数期权的未平仓合约在10月15日超过了30万张,均创下新高。
利润猛增的主要推动因素
股票交易量创新高:
现货市场的成交量创下纪录,直接推高了交易和结算费收入。在2025年首三季,主要业务收入同比上升41%至204.38亿港元,交易费收入占比显著,反映出市场活跃度的提升,受到全球资金流入港股、科技股反弹及投资者信心恢复的影响。
DeepSeek热潮带动科技股交易:
DeepSeek作为AI领域的热点公司,推动了恒生科技指数成分股的交易活跃度,刺激了相关衍生产品的需求。科技股波动性增加,吸引了更多的投机及套保活动。
成本控制与运营效率提升:
营运支出仅上升8%,远低于收入增长(45%),EBITDA利润率提升至81%(第三季度)和79%(首三季),显示港交所在规模效应下实现了良好的成本管理,包括自动化流程和数字化投入,降低了单位交易成本。
全球市场环境:
美联储降息预期减弱导致美元走强,而港股市场此前连续创出阶段性新高(10月份恒指创2021年7月以来高位),部分资金从欧美市场分流至港股,提升了港交所的交易份额。
三、股价走势与市场展望
从估值来看,当前港交所对应的市盈率(P/E)约为30-35倍,虽然接近一年高点,也高于历史平均水平(约25-30倍),但仍低于高增长科技公司的估值。业绩超预期可能已推动股价近期上涨,但估值是否过高则取决于未来的增长可持续性。当前的估值部分反映了交易量的新高,但未完全体现IPO和衍生品的长期潜力。
在业绩发布后,港交所的股价跟随大市受到影响,短期内股价可能会继续消化业绩利好,但能否突破日图均线阻力回到10月中旬以来的区间顶部,将是一个关键问题。重返高位的关键阻力在440港元。
总的来说,港交所的业绩表现强劲,显示出市场活跃度的提升和公司在成本控制方面的有效管理。然而,未来股价能否持续上涨仍需关注市场整体表现及公司能否保持增长势头。对于投资者而言,关注港交所的交易量及IPO活动将是评估其未来表现的重要指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