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2026年展望:十五五催化下,港股能否迎来估值与业绩双升
2026年,港股市场有望迎来戴维斯双击——即估值修复与业绩增长的双重驱动。这一趋势将受益于内部的十五五规划催化以及外部主要经济体的财政+货币双宽松政策。下面EETRADE易投将从基本面、流动性、估值修复、新兴产业趋势以及投资策略等多个维度,深入分析港股未来的发展机遇与风险。
一、基本面改善:业绩触底反弹
业绩增速见底回升
根据彭博一致预期,港股业绩增速将在2025年见底,恒生综指的营收与盈利增速预期分别为3.6%和3.5%。而2026年,这一数据预计将分别提升至5.5%和9.2%,并在2027年高位企稳。随着宏观经济的改善,港股业绩将由盈利修复扩展至收入扩张,形成营收与盈利共振上行的可持续趋势。
ROE有望续创新高
尽管2025年企业再融资可能对ROE形成阶段性扰动,但随着业绩步入上行通道,港股大盘指数的ROE有望续创新高。7月以来,恒生综指的2025年盈利预测值已率先踩刹车并小幅抬升,2026年预期更走出一条清晰的上行曲线,显示港股整体盈利情绪已悄然转暖。
二、流动性支撑:南向资金持续流入
南向资金成为核心动力
年初至10月底,南向资金累计流入港股规模达1.26万亿港元,成为支撑港股的核心动力。公募基金今年以来大幅增配港股,沪深港通基金显著增加港股在权益资产中的配置比例。
散户资金增配空间大
考虑到港股的低配情况,散户资金通过ETF流入港股的趋势预计将持续。今年6月以来,港股ETF流入规模超2700亿港元,8月ETF占南向流入比例高达88%。未来,个人投资者的持仓占比或有较大抬升空间。

三、估值修复:全球估值洼地
港股估值仍处低位
当前港股仍是全球主要市场中的估值洼地,恒生指数ERP高达5.7%。经历了2021至2023年的持续三年杀估值行情后,2024年以来恒生指数已迈入业绩+估值双击的行情。
全球投资者信心回暖
恒生科技今年迎来估值大幅修复,显示全球投资者对港股的信心在回暖。随着反垄断政策的落地和AI商业化的推进,若宏观层面的改善能兑现到上市公司业绩,港股在2026年的基本面也将持续触底反弹。
四、新兴产业趋势:万亿级市场蓄势待发
固态电池产业化加速
全球固态电池行业2024-2030年产值有望达1.2万亿元,开启新一轮电动化创新周期。
脑机接口蓝海启航
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脑机接口发展,国家医保局最新政策有望极大解决临床痛点。
生物制造拓展应用领域
生物制造是我国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一极,市场规模料将达到万亿级别。
量子科技前景广阔
量子通信有望率先产业化,成为牵引未来产业体系重构的关键力量。
可控核聚变行业进展提速
2026-2030年间、2031-2035年间年均全球核聚变市场空间分别约为440亿元、4500亿元。
五、投资策略:把握五大中长期方向
科技行业
包括AI相关细分赛道、消费电子等,受益于AI叙事的持续催化。
大医疗板块
特别是生物科技,受益于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增长。
资源品
受益于海外通胀预期抬升叠加去美元化的有色和稀土。
必选消费板块
随着国内经济进一步复苏,相对滞涨且低估值的必选消费板块有望迎来估值修复。
受益于人民币升值的板块
包括造纸和航空板块,受益于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成本优势。
六、风险提示
外部政策变化
若美国或日本的政策刺激力度不及预期,可能对港股形成压制。
宏观经济复苏不及预期
若国内经济复苏速度放缓,可能影响港股业绩的持续改善。
市场情绪波动
全球市场情绪波动可能对港股估值修复形成短期干扰。
2026年,港股市场有望迎来戴维斯双击,受益于内部的十五五规划催化以及外部主要经济体的财政+货币双宽松政策。基本面改善、流动性支撑、估值修复以及新兴产业趋势将为港股提供多重驱动力。投资者应把握科技、大医疗、资源品、必选消费和受益于人民币升值的五大中长期方向,同时关注潜在风险,制定稳健的投资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