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行集体唱空,小米估值跌入谷底,现在是抄底的好时机吗?
上周末,小米汽车公布了十月份的交付成绩单:单月交付量超过4万辆,且小米YU7的交付周期再次缩短,最多缩短了十周。这一消息迅速引发市场关注,周一小米集团-W股价止住了五连跌,放量上涨3.52%,北水资金抢筹超过10亿港元。
小米股价暴跌的原因
自10月以来,小米集团-W股价进入了单边下跌模式,并创下了自上市以来单月最大跌幅(20%),市值蒸发了2793亿港元。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产品创新力受到质疑
在9月25日的小米17新品发布会上,市场普遍对其“神似”苹果的设计表示不满,质疑其产品的创新能力。发布会前市场对新品的高预期推动了股价上涨,但发布会后短线资金选择获利了结,导致股价下跌。此外,9月26日小米股价在年内已上涨超过70%,PE(TTM)达到38倍,处于近三年的高位,市场对高估值的担忧加剧,因此当日股价暴跌超8%。
2、安全隐患引发信任危机
10月13日,成都发生了一起小米SU7高速碰撞失火事件,车辆在碰撞后无法打开车门,引发了公众对小米汽车安全性的严重质疑。这一事件导致小米股价当天跳空下跌5.71%,市值蒸发773亿港元。再加上六个月前的“铜陵小米SU7爆燃事故”,同样存在车门打不开的问题,两起事故使小米汽车面临信任危机,股价持续低迷。

大行的看法:短期承压,长期看好汽车盈利
在股价持续下挫的背景下,小米集团即将发布Q3财报,能否逆转股价颓势备受关注。中金公司发布研报预测,小米集团Q3收入同比增长21.46%至1123.57亿元,经调整净利润同比增长68.88%至105.57亿元。
各业务板块分析
智能手机业务:
根据IDC的预测,2025年Q3小米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1.8%至4350万台,其中中国市场同比略降1.7%至1000万台。中金公司认为,主要原因是“国补”退坡,同时考虑到存储涨价,手机毛利率也将受到影响,预计Q3手机毛利率环降0.4个百分点至11.1%。不过,小米正在实施“高端化策略”,推出的小米17Pro和ProMax首销成绩超预期,若该策略成效显著,将弥补部分成本压力。
IoT与生活消费产品:
今年Q2,该板块收入同比增长44.7%至387亿元,占总收入比例提升至33.4%。中金预计Q3该部分收入稳中有升,毛利率将环比改善,IoT收入同比增长5%至274.07亿元,毛利率同比增加2.7个百分点/环比增加1.0个百分点至23.5%。
互联网业务:
Q2互联网服务业务收入达到91亿元,同比增长10.1%。中金预计Q3互联网服务收入同比增长9%至92.25亿元,毛利率为75.0%,整体维持在健康水平。
智能电动车:
小米汽车是备受关注的业务板块,9月底交付量突破4万台,花旗估算全年出货量有望接近40万辆。中金预计Q3汽车交付量10.9万台,对应收入294.30亿元,随着YU7交付增加,ASP环比继续提升。预计随着汽车交付量的提升,汽车业务将迎来首次盈利,单季利润为7.07亿元。
未来展望
整体来看,在国补退坡的背景下,手机和IoT业务都将面临压力,且手机毛利率因存储涨价而有所下滑。中金、招银、建银等多家大行已下调小米目标价,但从长期来看,汽车业务的持续放量有望成为小米新的利润增长点。
目前,小米股价相对高位已回调超过20%,较年初仍有25%的涨幅,PE(TTM)在28倍左右,处于近三年30%分位。中信建投认为当前小米估值已具备性价比。
小米将于11月18日公布Q3财报,投资者可以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手机、IoT毛利率情况,高端化策略效果是否显著?
汽车业务是否持续放量及盈利情况。
随着小米汽车交付量的增加和市场对其创新能力的重新评估,或许低位反弹的机会正在开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