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数据揭示:黄金这轮牛市与以往有何不同
在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中,黄金作为传统避险资产,再次引起投资者的广泛关注。2025年11月,美元、美债和黄金三者齐头并进,成为市场上的热门避险品种。近期美元和美债表现强劲,不过随着市场的调整,黄金也趁机进行了反弹。美国的AI科技泡沫叙事、政府停摆以及地缘政治等因素,依旧为避险资产的买盘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本文EETRADE易投引述AJ贝尔投资总监的观点,带领读者从历史的角度审视黄金的走势与未来发展。
一、黄金的牛市历程
AJ贝尔投资总监拉斯・莫尔德指出,自1971年以来,黄金已处于第三轮重大牛市中。前两轮的上涨周期虽然经历了深度回撤,但本轮周期将受到政府债务、地缘政治、美元走势及通胀等因素的持续推动。
首轮牛市(1971-1980)
首轮牛市的开启与尼克松总统放弃金本位制、瓦解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密切相关。随着美国政府扩大联邦赤字,通胀飙升,加之两次石油价格冲击的影响,黄金价格从1971年8月的每盎司35美元一路飙升至1980年1月的835美元。尽管黄金在这段时期成为了抗通胀的避风港,但投资者的旅程并非一帆风顺。
在1970年代的上涨行情中,市场经历了至少三次小型熊市,分别出现在1973年、1974年、以及1975年到1976年的超18个月间,期间金价的跌幅均超过20%。此外,黄金还在1972年、1973年、1977年、1978年和1979年经历了五次10%-20%的回调,充分考验了多头的信心。
第二轮牛市(2001-2011)
2001年,金价在250美元上方触底企稳,吸引了新一代投资者。这一波牛市受到了科技、媒体及电信泡沫破裂,以及2007-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推动。面对零利率政策(ZIRP)和量化宽松(QE),投资者纷纷将目光投向黄金,寻求价值储存工具。
然而,在这轮上涨中,黄金依旧经历了多次考验,2006年和2008年各出现了一次熊市,并在多个年份经历了10%以上的回调。2011年,黄金价格触及近1900美元的峰值,随后又在2015年跌至约1000美元,反映出市场对黄金避险功能的重新评估。
第三轮牛市(2015年至今)
2015年之后,黄金开始悄然上涨,远早于新冠疫情和大规模财政支持的出台。莫尔德认为,当前的牛市面临着诸多挑战,同样也经历了熊市阶段及大幅回调。例如,2022年随着全球经济从封锁状态复苏,金价骤跌逾20%。此外,2016年、2018年、2020年、2021年和2023年每年均出现10%以上的回调。
尽管如此,过去12个月黄金以美元计价累计上涨了45%,这一涨幅令其他主要股指相形见绌,市场开始关注金价未来的走势与高度。

二、核心驱动因素与黄金的可负担性
当前,黄金上涨的核心驱动因素包括政府债务、通胀和地缘政治风险的共振。激增的政府债务和利息支出,令黄金多头相信,零利率政策和量化宽松将再度成为各国央行的政策工具。
根据莫尔德的观点,若不断攀升的债务、粘性通胀、地缘冲突及央行面临的压力持续存在,投资者在风险消退前将不会轻易抛售黄金。
黄金的可负担性阈值
判断黄金是否接近本轮周期峰值的一个潜在指标是其可负担性。观察普通家庭所能承受的黄金价格,若金价超出普通劳动者及投资者的承受范围,则将抑制增量买盘。莫尔德指出,1971年8月,黄金价格仅相当于美国普通家庭年可支配收入的不到1%;而1980年末,这一比例攀升至9%。当前的6.5%比例表明,黄金或许仍有上行空间,尤其是在通胀回升带动收入增长的背景下。
三、总结
黄金的历史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尽管市场面临多重挑战,黄金依然展现出强大的韧性。无论是历史的牛市周期,还是当前的经济环境,黄金始终扮演着重要的避险角色。投资者应密切关注影响金价的核心因素及其可负担性,以合理规划投资策略。从历史中汲取的教训,或许能为未来的投资指引方向,帮助我们在数字化浪潮与市场波动中,找到黄金的价值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