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金价见顶?专家给出关键指标:家庭收入与黄金购买力的博弈
在全球金融市场的波动中,黄金作为避险资产的地位愈发显著。英国券商AJ Bell的投资总监Russ Mould最近指出,黄金正处于自1971年以来的第三轮大牛市。这一轮牛市的背后,有政府债务、地缘政治紧张、美元走势及通胀等多重因素的推动。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金价在过去12个月内以45%的涨幅超越了许多主要股指,但市场仍在关注黄金的未来走势。
Mould在报告中提到,尽管金价在上个月创下新高后有所回落,但这并不意味着黄金的上涨周期已经结束。他详细回顾了历史上三轮显著的黄金牛市,分析了每次牛市的特点及投资者所面临的挑战,借此为当下的投资者提供判断黄金价格走势的参考。
一、第一次牛市(1971-1980)
Mould认为,第一次牛市的起点是尼克松总统于1971年决定退出金本位、废除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的时刻。此后,美国的联邦赤字不断上升,加上两次油价冲击导致的高通胀,使得金价从1971年8月的每盎司35美元一路飙升至1980年1月的835美元。
在这一轮牛市中,尽管最终实现了大幅上涨,黄金价格也经历了多次“迷你熊市”,例如在1973年和1974年,金价分别下跌超过20%。此外,1975年至1976年的18个月回调,及1972、1973、1977、1978和1979年间的多次10%至20%的价格回调,都对投资者造成了一定的心理挑战。
Mould强调,即便在牛市的最后阶段,金价依旧出现了短暂的下跌,但最终的上升趋势未受影响。这一轮牛市的结束与美联储采取的高利率政策以及国际局势的改善密切相关。

二、第二次牛市(2001-2011)
第二轮牛市开始于2001年,当时金价略高于每盎司250美元。随着科技、媒体和电信泡沫的破裂,以及2007-09年金融危机后超宽松的货币政策,黄金逐渐吸引了新一代的投资者。
Mould指出,面对零利率政策和量化宽松的环境,市场开始寻找保值手段,黄金被视为一种避险资产。然而,即便在这一轮牛市中,黄金也经历了多次回调,包括2006年和2008年的熊市,以及五次10%以上的价格修正。
最终,在2011年,金价达到了接近每盎司1900美元的峰值,但随后因央行重新控制金价,金价在2015年跌至每盎司1000美元,显示出黄金市场的波动性。
三、当前牛市(2015至今)
自2015年之后,金价开始回升,Mould强调这一趋势的背后是多重因素的交织,包括新冠疫情、政府巨额补贴、地缘政治动荡等。他指出,各国央行在经历零利率政策和量化宽松后,资产负债表不断扩张,这一趋势对金价的支持作用依旧存在。
当前的牛市同样经历了熊市与大幅回调,2022年的20%以上跌幅让许多看涨者感到意外。Mould提到,过去几年来,黄金每年均出现超过10%的波动,充分反映出市场的不确定性。
他认为,政府债务的不断增加、顽固的通胀、战争以及央行面临的政治和财政压力都在推动金价的上涨。虽然这些因素可能在未来引发抛售,但在威胁消退之前,投资者对黄金的需求仍将保持强劲。
四、如何判断金价是否接近峰值?
最后,Mould向投资者介绍了判断金价是否接近当前周期峰值的一种可能指标:金价的可承受程度。他指出,可以通过观察家庭在收入达到上限时能够购买多少黄金来判断。
例如,在1971年时,黄金的价格大约占到美国家庭年平均可支配收入的1%。而到了1980年,这一比例达到了9%以上,目前接近6.5%的比例显示金价仍有上升空间,尤其是在通胀上升的背景下。
Mould总结道,“如果金价超出了普通家庭或私人投资者的承受能力,那么这可能会削弱增量购买的来源,进而影响金价的持续上涨。”
通过对历史三大牛市的解析,Mould为当前黄金市场提供了深刻的洞察。政府债务、地缘政治及通胀等多重因素的交织使得黄金在未来仍具备上涨潜力。投资者在判断金价的趋势时,可以参考黄金的可承受程度,以更好地把握市场动向。尽管市场面临不确定性,黄金作为避险资产的吸引力依然存在。

